高嘶堪向行人诉,四至十七方出土。
脱胎换骨有数次,树上两次大手术。
聍母蟪蛄还算好,寒蝉呜叫经寒露。
解热散风仅外衣,镇静定痉需头足。
槐柳暮时林干揉,抱叶吟条愁无数。
【形态采制】
蝉蜕为蝉科动物黑蚱蝉的若虫羽化时所退落的干燥皮壳,蝉形而中空,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脱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内卷。翅小,足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气无,味淡。以全形,黄棕色、半透明、不粘附泥沙者为佳。夏、秋间在树上或地上拾取,去净泥土及杂质,晒干。产于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安徽、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雌蝉产卵7~8月份,于嫩枝的木质内,次年6月孵化为幼虫,下地而入土。幼虫在土内生活4~5年,或12~13年,有的甚至17年才出土。在土内靠吸取根汁生存。经过几次蜕皮羽化成虫出土,至树高1~2尺处。首足皆备,终自背部绽裂而脱皮。此时呼为木蝉。其皮壳干燥,茶褐色,坚硬而粘有泥,以之人药,为下品。又经数日,上树3~5尺高,脱皮如前,生羽而飞。壳亮软而轻浮,药用为上品。
按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寒蝉。春蝉出土早,古书上称聍母;夏蝉出土者称蟪蛄,寿命仅数天到数周,所以古人说“蟪蛄不知春秋”;最迟出土的叫寒蝉,过寒露才鸣,声音哀婉凄惨,误认为它是哑蝉,是雌蝉,所以古代有“寒蝉凄切”、“噤若寒蝉”。蝉的别名很多,如知了、蚱蝉、缕蜩、齐女、螓等。
《神农本革经》将蚱蝉列为中品,主治“小儿惊痫夜啼,痫病寒热”。蚱蝉即蝉身也。
【传说故事】
清代吴琦《咏蝉·;点绛唇》云:
素缕高嘶,半生赢得风和霜。
槐朝柳暮,占断青青树。
抱叶呤条,似向行人倾诉。
愁无数,不堪听处,六代斜阳路。
古希腊称蝉为歌唱女王,并喜用鸣蝉来装饰或做成竖琴的标志。古希腊著名的音乐家爱诺莫斯和文献学家雅里斯塔克,在雅典举行一场轰动全城的音乐比赛。爱诺莫斯自然赢得阵阵掌声。当他演奏到蝉鸣时,琴弦断了,这时从窗外飞来一只鸣蝉,和琴弦接得天衣无缝,和谐动听,自然击败了对手。据说是乐神助了爱诺莫斯一臂之力。
据晋代崔豹《古今注》云:“齐王后怨王而死,化为蝉,故蝉又名齐女。”李时珍认为这是荒谬之谈,他认为“诗人美庄姜为齐侯之子,螓首娥眉。螓为名人隐其名,呼为齐女,义盖取此”。南北朝《名医别录》云:蝉衣入药。此后少用蝉身。
《本草纲目》云:“今人只知用蜕,而不知用蝉也。”不用蚱蝉,真是可惜。祛风定痉蚱蝉更效。蚱蝉火烤熟食,用于治疗慢性失音。
最近更新时间: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