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荆皮| 芫荽子| 白背叶根| 六神曲| 半夏| 鸦胆子| 天冬| 凉粉草| 西番莲| 白花丹| 朱砂| 金荞麦| 女贞子| 川续断| 生姜| 白术| 黄皮核| 大飞扬草| 罂粟壳| 人参
共收录中药895
中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药方剂 >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

  【方剂名防风通圣散,出自金·《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本方制丸,名“防风通圣丸”。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各3克),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各6克),滑石三两(18克),甘草二两(12克,)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各1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水煎,加生姜3片,温服。现代做水丸,每服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通里。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晴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满,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亦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等。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肺炎、肥胖症、荨麻疹及痤疮等病症。

  1.支气管哮喘:以本方作汤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6例,与氨茶碱、硫酸沙丁胺醇治疗32例对照04日后评估疗效。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肺部哮鸣音消失为治愈。结果:治愈24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8期)

  2.肺炎:以本方加减结合西药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50例,与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50例对照。疗程均为2周。患者于入组后第3.7、10、14日检测CRP、血常规。观察两组肺部症状、体温等情况。结果:试验组第7日和第10日CRP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中性粒细胞记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第6期)

  3.肥胖症:以防风通圣丸治疗抗抑郁药物所致肥胖30例,与配合控制饮食、运动疗法治疗30例对照。2组在原抗抑郁药物剂量不变的基础上进行1个疗程8周的治疗。疗效评定以疗程结束时体质量下降5千克以上,并达到标准体质量为痊愈。结果:总有效率86.7%。(《中医研究》2012年第6期)

  4.荨麻疹:以防风通圣丸合人参健脾丸治疗慢性荨麻疹78例。患者于治疗前1日停用抗组胺药物。结果:服药1日自觉症状与客观体征消失者23例,2日消失者22例,3日消失者16例,4日消失者13例。用药10日后效果不明显4例。(《河南中医》2010年第10期)

  5.痤疮:以针刺配合本方治疗50例,主穴选取尺泽、曲池、合谷、足三里、肺俞、胃俞、大肠俞、血海。配穴根据随症改变。每次选主穴3~4个,配穴2~3个。与罗红霉素及维A酸乳膏治疗48例对照。1个疗程为10日,治疗2个疗程评定疗效(疗程间隔3日)。疗效评定以皮损消退率≥95%,或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症状消失则判定为治愈。结果:总有效率98%。(《新中医》2011年第4期)

  【方解】喻昌言“此方乃表里通治之轻剂”。方中防风、荆芥、薄荷、麻黄疏风走表,使表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泄热通便,荡涤积滞,使实热从下而去;石膏为清泄肺胃之要药,连翘、黄芩为清热解毒泻火之要药,桔梗可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四药同用,以清解肺胃之热;栀子、滑石清热利湿,与大黄、芒硝配伍,使里热从二便分消;火热之邪,灼血耗气,汗下并用,亦易于伤正,故用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益气和中缓急,并能调和诸药。

  本方汗不伤表,清、下不伤里,达到疏风解表,清热通里之效。诚如《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所云:“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日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

  临床以憎寒壮热、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苔黄、脉浮数为证治要点。若涎嗽者,加半夏;无憎寒者,去麻黄;内热不盛,去石膏;无便秘者,去黄、硝;体质壮实,去当归、芍药、白术。本方因汗、下之力较峻猛,有损胎气,故虚人及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脑炎、头痛、鼻窦炎、中风、口疮、唇风、麦粒肿、疖病、扁平疣、银屑病、结节性红斑、药物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接触性睑皮肤炎、角膜炎、结膜炎、食物中毒、高脂血症、便秘、精神分裂症、眩晕、呕吐等病症。现代实验研究证实,本方具有降胆固醇、抗血栓、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最近更新时间:2018-11-25

推荐方剂

关黄柏关黄柏

固冲汤  固冲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功效为益气健脾,固冲摄血,主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崩漏证。固冲汤为治脾虚冲任不固之崩漏下...[详细] 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汤,出自《慎斋遗书》,功效为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百合固金汤为治肺肾阴虚咳嗽的常用方,临...[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正规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如果有错误之处,也恳请批评指正。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

中药 | 网站地图 | 中药材名称大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Copyright © 2016 www.zhongy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