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甘草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此草的根及根茎有特殊甘味,故名甘草。别名国老。
【药材历史考证】甘草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采根,暴干十日成。”《本草经集注》云:“今出蜀汉中,悉从汶山诸夷中来。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羌地也。”《本草图经》曰:“今陕西、河东州郡皆有之。春生青苗,高一二尺。叶如槐叶,七月开紫花似柰.冬结实作角,子如毕豆。根长者三四尺,粗细不定,皮赤,上有横梁,梁下皆细根也。”《本草衍义》曰:“甘草枝叶悉如槐,高五六尺,但叶端微尖而糙涩,似有白毛。实作角生如相思角,作一本生,子如小扁豆,齿啮不破。今出河东西界。”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甘草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
1.甘草: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茎圆柱状,多横走;主根粗长,外皮红棕色至暗棕色或暗褐色。茎直立,稍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及腺鳞或腺状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8~24cm,小叶5~17,小叶片狭长卵形、倒卵形或阔椭圆形至近圆形,长2~5cm,宽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全缘,两面被白毛及腺鳞,下面毛较密;托叶披针形,早落。总状花序腋生,较叶短,花密集,长5~12cm;花萼钟状,长约为花冠的1/2,萼齿5,披针形,较萼筒略长,外被短毛及腺鳞;花冠淡紫堇色,长14~23mm,旗瓣大,长方状椭圆形,下部有短爪,龙骨瓣直,较翼瓣短,均有长爪;雄蕊10,9枚基部连合,花丝长短不一,花药大小亦不等;子房无柄,上部渐细成短花柱。荚果扁平而狭长,弯曲成镰刀状或环状,密被绒毛腺瘤、黄褐色刺状腺毛和少数非腺毛。种子2~8,扁圆形或肾形,黑色,光亮。花期6~7月,果期7~9月。
2.胀果甘草:与甘草主要区别:植物体局部常密被成片的淡黄褐色鳞片状腺体,无腺毛,有时有微柔毛或无毛。羽状复叶有小叶3~7片,小叶片卵形、椭圆形至矩圆形,边缘波状,干时有皱褶,上面具黄褐色鳞点,下面有似涂胶状光泽。总状花序一般与叶等长。荚果短小而直,膨胀,无腺毛,仅略有不明显的腺瘤。花期7~8月。
3.光果甘草:与甘草主要区别:植物体密被淡黄褐色腺点和鳞片状腺体,常局部有白霜,无腺毛。羽状复叶有小叶约19片,小叶片长椭圆形至狭长卵状披针形,上面无毛或有微柔毛,下面密被淡黄褐色而不明显的腺点。穗状花序,花稀疏。荚果扁而直,多为长圆形,无毛,有时仅具少数不明显的腺瘤。花期6~8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鉴定】
1.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6~35m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孑L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2.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而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3.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有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药材显微鉴定】根横切面:
1.甘草:木栓层为数列至30列整齐的木栓细胞。皮层较窄。韧皮部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韧皮部射线多弯曲,常现裂隙,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大,单个散在或2~3个成群。木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方晶。根茎有髓。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光果甘草:韧皮部射线平直,裂隙少。
3.胀果甘草:韧皮部及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多皱缩而形成裂隙。
甘草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u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商品规格】
1.西草
①大草
统货:干货。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皮细紧,有纵纹,斩去头尾,切口整齐。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25~50cm,顶端直径2.5~4cm。黑心草不超过总重量的5%。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②条草
一等:干货。呈圆柱形,单枝顺直。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皮细紧,有纵纹,斩去头尾,口面整齐。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25~50cm,顶端直径1.5cm以上。间有黑心。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区别为顶端直径1cm以上。
三等:与一等区别为顶端直径0.7cm以上。
③毛草
统货:干货。呈圆柱形弯曲的小草,去净残茎,不分长短。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断面黄白色。味甜。顶端直径0.5cm以上。无杂质、虫蛀、霉变。
④草节
一等:干货。呈圆柱形,单枝条。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皮细,有纵纹。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6cm,顶端直径1.5cm以上。无须根、疙瘩头、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区别为顶端直径0.7cm以上。
⑤疙瘩头
统货:一等:干货。系加工小草砍下之根头,呈疙瘩头状。去净残茎及须根。表面棕黄色或灰棕色。断面黄白色。味甜。大小长短不分,间有黑心。无杂质、虫蛀、霉变。
2.东草
①条草
一等:干货。呈圆柱形,上粗下细。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皮粗糙,不斩头尾。质松,体轻。断面黄白色,有粉性。味甜。长6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1.5cm以上。间有5%20cm以上的草头。无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区别为长5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1.5cm以上。
三等:与一等区别为间有弯曲分叉的细根,长4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0.5cm以上。无细小须子。
②毛草
统货:干货。呈圆柱形弯曲的小草,去净残茎。间有疙瘩头。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质松,体轻。断面黄白色。味甜。不分长短。芦下直径0.5cm以上。无杂质、虫蛀、霉变。
【生境分布】甘草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或河岸沙质土上;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山东等省区。胀果甘草生于盐渍化壤土,一般表层盐化、强盐化或盐渍化的芦苇滩草原上皆生长;分布于新疆、甘肃。光果甘草生于荒漠、半荒漠、盐碱草原或荒地,生长条件与甘草相似;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饮片炮制】
1.甘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炙甘草:取净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饮片鉴别】炙甘草: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质稍粘。具焦香气,味甜。
【性能功用】甘,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内服:1.5~9g,水煎服。或入丸、散服。本品不宜与海藻、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湿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伤食者均忌服本品。
【附注】
1.置通风干燥处贮藏,防蛀。
2.关于甘草的商品规格:①西草,系指内蒙古西部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所产的皮细、色红、粉足的优质草。不符合标准者可列为东草。②东草,系指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和河北、山西等地所产,一般未斩头尾。如皮色好,又能斩去头尾,可列为西草。以上两种草,主要以品质区分,不受地区限制。
最近更新时间: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