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莪术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 Lee et C.F.I。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
【药材历史考证】莪术,原名蓬莪茂(音术shu),又名蒁药。其始载本草为《雷公炮炙论》。《新修本草》姜黄条下云“西戎人谓之蒁药。”说明当时莪术与姜黄是混称的。《本草拾遗》曰:“一名蓬莪,黑色;二名蒁,黄色;三名波杀,味甘有大毒。”“蓬莪”可能是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 Val.(根茎断面墨绿,干时黑色)。《开宝本草》曰:“蓬莪茂,生西戎及广南诸州,子似干椹,叶似囊荷,茂在根下并生,一好一恶,恶者有毒,西戎人取之先放羊食,羊不食者弃之。”《本草图经》云:“蓬莪茂,生西戎及广南诸州,今江、浙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中。其茎如钱大,高二三尺。叶青白色,长一二尺,大五寸已来,颇类襄荷。五月有花,作穗,黄色,头微紫,根如生姜而茂在根下,似鸡鸭卵,大小不常。”并附有“端州蓬莪茂”和“温州蓬莪茂”图。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温州蓬莪茂即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Ling,端州蓬莪茂应为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由于莪术,原名蓬莪茂(音术shu),又名蒁(音术shu)药。术字,由茂(音术shu)和蒁(音术shu)演化而来,我们可以考定,莪术的术字,读音应为shu,而不是zhu。
【植物形态鉴定】
1.蓬莪术:多年生草本,高约1m。根茎圆柱形,肉质,具樟脑样香气,外表淡黄色或白色,断面通常绿色或蓝绿色,后变黑色。根细长,末端常膨大成纺锤形块根。叶2列,叶柄长于叶片,下延成鞘;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0cm.宽10~15 cm,叶中脉处有紫斑,无毛。花茎从根茎发出,常先叶而生;穗状花序阔椭圆形,长6~15cm;苞片多数,卵圆形,稍开展,在下部的绿色,上部的紫色,腋内有花;顶端红色,腋内无花;花萼白色,长10~12cm,顶端3裂;花冠管长2~2.5cm,裂片3,矩圆形,黄色,上面1片较大,先端略呈兜状,长15~20mm;侧生退化雄蕊比唇瓣小;唇瓣黄色,近倒卵形,长约2cm;顶端微缺;药隔基部具叉开的矩。蒴果卵状三角形,光滑。种子长圆形,具假种皮。花期4~6月。
2.广西莪术:根茎断面白色或黄白色;叶两面密被柔毛,花序常从根茎上抽出或从叶鞘中央抽出。
3.温郁金:多年生草本,高80~160cm。块根断面白色,根茎断面柠檬黄色,皮层处有时近白色。叶基生,2列,叶柄为叶片长之半或更短;叶片宽椭圆形,长35~75cm,宽14~22cm,先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两面无毛。花序由根茎上抽出,先叶而生,长20~40cm;缨部苞片长矩圆形,长6~9cm,宽12~24mm,蔷薇红色;中下部苞片舟状,长3~5cm,宽2~3.5cm,绿白色,先端钝圆或微尖,腋内有毛;小苞片白膜质;萼筒白膜质,先端具3齿;花冠白色,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长椭圆形,上方裂片兜状,近顶端具粗糙毛;侧生退化雄蕊花瓣状,黄色;唇瓣倒卵形,黄色,外折,先端微凹,基部有2枚棒状附属物;雄蕊1,花丝短而扁,花柱细长;子房密被长柔毛。花期4~6月。
【药材性状鉴定】
1.蓬莪术: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长2~8cm,直径1.5~4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上部环节凸起,有圆形微凹的须根痕或有残留的须根,有的两侧各有一列下陷的芽痕和类圆形的侧生根茎痕,有的可见刀削痕。体重,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2.广西莪术:环节稍突起,断面黄棕色至棕色,常附有淡黄色粉末,内皮层环纹黄白色。
3.温莪术:断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常附有淡黄色至黄棕色粉末。气香或微香。
【药材显微鉴定】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有时已除去。皮层散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较宽,维管束外韧型,散在,沿中柱鞘部位的维管束较小,排列较密。薄壁细胞充满糊化的淀粉粒团块,薄壁组织中有含金黄色油状物的细胞散在。
【生境分布】蓬莪术栽培或野生于林荫下。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广西莪术参见郁金的“生境分布”项。温郁金参见郁金的“生境分布”项。
【采集加工】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
【饮片炮制】
【性能功用】辛、苦,温。归肝经、脾经。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官颈癌。内服:4.5~9g,水煎服。孕妇禁用。
【附注】置于燥处贮藏,防蛀。
最近更新时间:201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