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枸杞子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枸,即枸橘;杞,即杞柳。该植物上的棘刺如枸橘,枝条似杞柳,故名枸杞。因本品主产于宁夏,故名宁夏枸杞。
【药材历史考证】枸杞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云:“今出堂邑,而石头烽火楼下最多。其叶可作羹,味小苦。俗谚云:去家千里,勿食萝摩、枸杞。此言其补益精气,强盛阴道也。”《本草图经》曰:“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叶如石榴叶而软薄,堪食,俗呼为甜菜。其茎干高三五尺,作丛。六月七月生小红紫花。
随便结红实,形微长如枣核。其根名地骨。春夏采叶,秋采茎实,冬采根。”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相符。《梦溪笔谈》云:“枸杞,陕西极边生者,高丈余,大可作柱。叶长数寸,无刺,根皮如厚朴,甘美异于他处者。”《千金翼方》云:“甘州者为真,叶厚大者是。”《本草纲目》曰:“古者枸杞、地骨取常山者为上,其他丘陵阪岸者皆可用,后世惟取陕西者良,而又以甘州者为绝品。今陕西之兰州、灵州、九原以西枸杞,并是大树,其叶厚、根粗。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圆如樱桃,暴干紧小,少核,干亦红润甘美,味如葡萄,可作果食,异于他处者。”由上述记载可知,古代所用枸杞以甘肃、陕西产者质量最好。从所述树形、叶及果实的特征来看,其中质优者应是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植物形态鉴定】藤本,高1~2m。主枝数条,有不生叶的短棘刺和着生叶、花的长棘刺。叶互生或簇生;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顶端尖,基部楔形,长2~3cm,宽4~6mm,栽培者长达12cm,宽达2cm,略带肉质,叶脉不明显。花在长枝上1~2朵生于叶腋,在短枝上2~6朵同叶簇生;花梗长1~2cm,向顶端渐增粗;花萼钟状,长4~5mm,通常2中裂;花冠漏斗状,紫堇色,5裂,筒部长8~10mm,裂片长5~6mm,卵形,边缘无缘毛;雄蕊5,花丝基部稍上处及花冠筒内壁生一圈密绒毛;雌蕊1。浆果红色,或在栽培类型中有橙色,果皮肉质,多汁液,广椭圆形、矩圆形、卵形或近球形,长8~20mm,直径5~10mm。种子常20余粒,略成肾形,扁压,棕黄色,长约2mm。花果期5~10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类纺锤形或椭圆形,略扁,长6~20mm,直径3~10mm。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顶端有小突起状的花柱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梗痕。果皮柔韧,皱缩;果肉肉质,柔润。种子20~50粒,类肾形,扁而翘,长1.5~1.9mm,宽1~1.7mm,表面浅黄色或棕黄色。气微,味甜,微酸。
【药材显微鉴定】果皮横切面:外果皮1列细胞,切向壁增厚,非木化或微木化,外被角质层,外缘不规则细齿状。中果皮为10余列细胞,最外层细胞略切向延长,其下细胞类圆形、长圆形、类长方形,向内细胞渐增大,最内侧有的细胞较小,壁稍增厚;细胞含众多橙红素颗粒,有的含草酸钙砂晶;维管束双韧型,多数,散列,导管细小。内果皮1列细胞,细胞壁全面增厚,木化。
粉末特征:黄橙色或暗红色。①种皮石细胞表面观不规则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垂周壁深波状弯曲或微波状弯曲,直径37~117μm,长至196μm,壁厚5~27μm;断面观类方形或扁方形,侧壁及内壁增厚,内壁稍弯曲,外壁粘液化。②外果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垂周壁细胞波状弯曲或平直,外平周壁表面有较细密平行角质条纹。③中果皮薄壁细胞类多角形,胞腔内含橙红色或红棕色色素颗粒;有的含草酸钙砂晶。另有内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药材理化鉴定】
【生境分布】常生于土层深厚的沟岸、山坡、田埂和宅旁。原产于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有野生,现在除以上地区有栽培外,我国中部和南部不少省区也已引种栽培。尤其是宁夏及天津地区栽培多,产量高。其中产于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的称“西枸杞”,产于河北、山西等地的称“血枸杞”。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果实呈橙红色时采收,晾至皮皱后,再曝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除去果梗,或热风低温烘干,除去果梗。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
【性能功用】甘,平。归肝经、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内服:6~12g。水煎服。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防闷热,防潮,防蛀。
最近更新时间: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