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枸骨叶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I。indl. ex Paxt.的干燥叶。枸,由狗字演化面来。本植物的茎形似狗骨,故名。其叶入药,名枸骨叶。又名功劳叶。
【药材历史考证】枸骨的始载本草《本草拾遗》云:“枸骨树如杜仲。……枝叶烧灰淋取汁涂白癜风,亦可作稠煎傅之。木肌白似骨,故云枸骨。”《本草图经》曰:“枸骨木多生江浙间,木体白似骨,故以名云枸骨。”李时珍曰:“枸骨树如女贞,肌理甚白。叶长二三寸,青翠而厚硬,有五刺角,四时不凋。五月开细白花。结实如女贞及菝葜子,九月熟时绯红色,皮薄,味甘,核有四瓣。”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枸骨叶相符。《本草逢源》将“十大功劳”作为枸骨的俗名。《本草纲目拾遗》在“角刺茶”条下曰;“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日苦丁。”以上清代本草所述的“十大功劳”、“角刺茶”、“老鼠刺”及“苦丁”均为同种植物,即枸骨。其叶现名功劳叶。其嫩叶现在我国部分地区又作“苦丁茶”药用。
【植物形态鉴定】常绿乔木,多为丛生灌木状,高约3~4m。树皮灰白色,平滑,枝条繁密。叶互生,具短柄;叶片近革质,长椭圆状长方形,长3~8cm,宽1~4cm,先端稍宽,具3枚硬尖刺,基部两侧各具1~2枚硬尖刺;有时在叶缘的中部各具1尖刺,老树的叶呈椭圆形,常无刺或仅先端有刺,上面深绿色,光亮,背面黄绿色,两面无毛。花杂性,雄花和两性花同株,花白色,数朵排列成伞形簇生于二年生枝条的叶腋;花萼杯状,4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钝,外面有短柔毛;花瓣4,倒卵形或长圆形,长约2.5mm,宽约1.5mm,基部愈合;雄蕊4,与花瓣互生,花药椭圆形,纵裂;子房上位,4室,花柱极短,柱头4浅裂。核果球形,鲜红色,直径约8mm。种子4枚。花期4~5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类长方形或矩圆状长方形,偶有长卵圆形,长3~8cm,宽1.5~4cm。先端具3枚较大的硬刺齿,顶端1枚常反曲,基部平截或宽楔形,两端有时各具刺齿1~3枚,边缘稍反卷;长卵圆形叶常无刺齿。上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光泽,下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叶脉羽状,叶柄较短。革质,硬而厚。气微,味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叶片近基部横切面:上表皮细胞类方形,壁厚,外被厚的角质层,主脉处有单细胞非腺毛;下表皮细胞略小,可见气孔。栅栏组织为2~4列细胞,海绵组织疏松;主脉处上、下表皮内为1至数列厚角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其上、下方均具木化纤维群。叶缘表皮内常依次为厚角细胞及石细胞半环带,再内为木化纤维群;叶缘近叶柄处仅有数列厚角细胞,近基部以上渐无厚角组织。叶缘表皮内及主脉处下表皮内厚角组织中偶有石细胞,韧皮部下方的纤维群外亦偶见。薄壁组织及下表皮细胞常含草酸钙簇晶。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溪边、路旁杂木林中或灌木丛中。庭院常见栽培。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叶柄,筛去灰屑。
【性能功用】苦,凉。归肝经、肾经。清热养阴,平肝,益肾。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高血压症。内服:9~15g,水煎服。
【附注】
1.置干燥处贮藏。
2.广东、广西、江西、安徽等部分地区曾将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 Fort.) Carr.或狭叶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Lindl.) Fedde的干燥叶作功劳叶使用。其原植物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详见“十大功劳”一药条下。
以上三种功劳叶药材性状鉴别检索表:
1.叶片长椭圆状四方形,长4~9cm,宽2~6cm,先端有3个等长的刺,中间至基部每侧边缘有1~2个刺或无刺;叶面不平整…………………枸骨叶
1.叶片先端仅有1个长刺;叶面较平。
2.叶片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14cm,宽2~8cm,每侧边缘有2~7刺状锯齿…………………阔叶十大功劳
2.叶片狭披针形,长6~15cm,宽1~2cm,边缘每侧各有6~13个大刺齿…………………狭叶十大功劳
最近更新时间: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