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中药鉴定 > 金钱白花蛇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金钱白花蛇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tctus (Blyth)的干燥体。此蛇背部黑色,有多数银白色环纹,其药材为盘成金钱状的幼蛇,故名银环蛇,又名金钱白花蛇。
【药材历史考证】金钱白花蛇为近代从民间药中开发的中药,见载于《饮片新参》。
【动物形态鉴定】全长140cm左右。头部椭圆形,稍大于颈。吻鳞宽大于高。前额鳞2。鼻间鳞2。鼻孔椭圆形,位于两鼻间鳞之间。额鳞2。颅顶鳞1。长为前额鳞和额鳞长之和。眼上鳞、眼前鳞各1,眼后鳞2。缺颊鳞。上唇鳞7(2-2-3)。下唇鳞7,个别有6或8的。第3~4片切前颏鳞。颞鳞1(2)+2。背鳞光滑,通身15行,少数颈部为16、17行,背鳞扩大,呈六角形,背脊棱起不明显。腹鳞雄性204~231;雌性203~227。肛鳞完整。尾下鳞单列,雄性43~45。雌性37~55。尾末端较尖细。体背黑白横纹相间,白色环带在躯干部有20~50个,在尾部有7~17个。白色环带的宽度占1~2个鳞片。腹部白色而略有灰褐色小斑点,白色环带也很明显。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0.2~0.4cm,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牙1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部渐增宽,黑环纹宽占3~5行鳞片。背正中间明显突起1条脊棱。脊棱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生境分布】栖息于平原或丘陵地带多水处,常在洞穴生活。分布我国的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
【饮片炮制】除去灰屑,切段。
【性能功用】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喁,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症,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3~4.5g,研粉吞服1~1.5g。
【附注】置干燥处贮藏,防霉,防蛀。
最近更新时间:201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