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漏芦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菊科植物漏芦Stemmacantha uniflora(L.)Dittrich的干燥根。又名祁州漏芦。
【药材历史考证】漏芦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自古来源复杂,品种不一。《本草图经》曰:“以单州出者为胜。”并附有“单州漏芦”图。根据以上本草附图考证,与禹州漏芦(蓝刺头Echrnops latifolius Tausch)相符。《救荒本草》曰:“苗叶就地丛生,叶似山芥菜而大,又多花,……叶中撺葶,上开红白花。”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漏芦祁州[漏芦Stemmacantha uniflora(L.)Dittrich]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粗壮,直伸,直径1~3cm。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密被白色绵毛,茎基部被褐色残存叶柄。基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6~20cm的叶柄,叶片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0~24cm,宽4~9cm,羽状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5~12对,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浅裂;茎中上部叶渐小,与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同形,无柄或有短柄;全部叶质地柔软,两面灰白色,被蛛丝毛及糙毛和黄色小腺点。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总苞半球形;直径3.5~6cm,总苞片约9层,覆瓦状排列,顶端有膜质附属物,附属物宽卵形或近圆形,长达1cm,宽达1.5cm,浅褐色;花两性,管状,长2~3cm,花冠紫红色,先端5裂。瘦果棕褐色,楔形,长4cm,具4棱,冠毛刚毛糙毛状,多层,不等长,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花果期4~9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多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层易剥落,根头部膨大,有残茎及鳞片状叶基,顶端有灰白色绒毛。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黄色,有裂隙,中心有的呈星状裂隙,灰黑色或棕黑色。气特异,味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根横切面:表皮常已脱落,后生皮层为数层至20余层棕色细胞,壁稍厚,木化及木栓化。韧皮部较宽广,射线宽。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呈多股性排列,有时小形导管群将大形导管群分隔成数段,木射线常有径向裂隙。中央有时呈星状裂隙,其周围的细胞壁常木栓化。本品薄壁组织中有油室分布,油室周围的分泌细胞内含黄棕色分泌物。此外,根头非腺毛多细胞,木化,完整的长0.5~4mm,直径20~30μm,顶端细胞甚长,盘曲或折曲,近基部处为5~9个短小类方形细胞;另有一种非腺毛基部扁平,上部有7~8个细胞,每一个细胞长300~450μm。
【药材理化鉴定】
1.取祁州漏芦醇溶液(1g/ml)lml,加1%三氯化铁试液1滴,产生黄棕色沉淀。
2.取祁州漏芦醇溶液1滴于滤纸上,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蓝色荧光,再滴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呈黄绿色,荧光消失。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丘陵地、松林下或桦木林下。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山东、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能功用】苦,寒。归胃经。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内服:5~9g。水煎服。孕妇慎用。
【附注】作为漏芦药用的还有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siiHance的干燥根。习称禹州漏芦,其药材性状鉴定特征:本品呈类圆柱形,稍扭曲,长10~25cm,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顶端有纤维状棕色硬毛。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褐色,木部呈黄黑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涩。其药材横切面显微鉴定特征:后生皮层黄棕色。皮层细胞4~5列,切向延长,有分泌腔散在,内含棕色分泌物,内皮层细胞单列整齐。韧皮部有许多淡黄色纤维束散在,纤维细胞间隙内充满深棕色内含物。形成层成环。导管放射状排列,纤维束散在于薄壁组织中。其功效与祁州漏芦相似。蓝刺头产于我国东北及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华东蓝刺头产于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福建、台湾、广西。
以上3种漏芦原植物分类检索表:
1.头状花序各有1个小花,多数头状花序密集成复头状花序;叶缘和总苞片有刺;冠膜片边缘糙毛状;叶片纸质;苞片外面无毛;茎被蛛丝状毛或蛛丝状绵毛,无刚毛或糙毛。
2.茎中下部叶羽状分裂;全部裂片边缘有细密均匀的刺状缘毛………………华东蓝刺头
2.茎中下部叶二回羽状分裂;全部裂片边缘具不规则刺齿或三角形齿刺………………蓝刺头
1.头状花序有多数小花,不密集成复头状花序;叶缘和总苞片无刺;冠毛刚毛糙毛状………………漏芦
最近更新时间:201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