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 元宝草| 苦玄参| 海桐皮| 四季青| 穿山龙| 黄芪| 忍冬藤| 鸡冠花| 罗布麻叶| 绵萆薢| 石斛| 桑寄生| 独一味| 三棱| 地肤子| 地稔根| 升麻| 石菖蒲| 人参
共收录中药895
中药

瓦楞子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瓦楞子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魁蚶Arca inflata Reeve或泥蚶Arca granosaL.的干燥贝壳。楞,由垄字演化而来。此贝壳外面有30多条瓦垄样隆起的肋纹,垄与楞字,均有条状突起之义,字音相近,故名瓦楞子,又名瓦垄子。

  【药材历史考证】魁蚶,原名魁蛤,一名魁陆。其始载本草《名医别录》在魁蛤条下云:“生东海,正圆,两头空,表有文,取无时。”《本草拾遗》“蚶”条下曰:“出海中,壳如瓦屋。”《本草纲目》将魁蛤与蚶合为一条,并引郭璞《尔雅》注云:“魁陆即今之蚶也,状如小蛤而圆厚。”《本草纲目》又引《临海异物志》云:“蚶之大者径四寸,背上沟文似瓦屋之垄,肉味极佳。今浙东以近海田种之,谓之蚶田。”瓦楞子一名的始载本草《本草备要》曰:“瓦楞子,即蚶壳。”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其主流品种与本品原动物相符。

  【动物形态鉴定

  1.毛蚶:贝壳中等大,质坚厚,膨胀,呈长卵形,长40~50mm,高30~40mm。两壳不等,右壳比左壳稍小。背部两端略有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前方。两壳顶间的距离中等。韧带黑褐色,披针形。壳背面斜下,使壳的后端呈锥形,每壳具放射肋纹30~34条,以31条者较多;顶端肋细,向后端渐粗大;右壳除前端数条有结节突起外,均较平滑,而左壳除后端10余条较平滑外,均由整齐的长方形小结节突起连接而成。肋纹和肋间沟宽度相等。壳表被有棕褐色毛茸状外皮,易磨损,脱落处呈白色。壳内面白色或灰黄色,边缘具有与壳背面放射肋相应的齿和沟。闭壳肌痕明显,前闭壳肌痕卵形,较小,下端尖;后闭壳肌痕呈鸡心形。铰合齿50枚左右,两侧粗而稀疏,向中央则较小而细密。

  2.魁蚶与毛蚶主要区别特征:壳表面放射肋42~48条,平滑而无明显的结节状突起。

  3.泥蚶与以上二种主要区别特征:贝壳卵圆形,两壳相等;壳表面放射肋18~21条,有明显的颗粒结节。

  【药材性状鉴定

  1.毛蚶: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长4~5cm,高3~4cm。壳外面隆起,有棕褐色茸毛或已脱落;壳顶突出,向内卷曲;自壳顶至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30~34条。壳内面平滑,白色,壳缘有与壳外面直楞相对应的凹陷,铰合部具小齿1列。质坚。气微,味淡。

  2.泥蚶:长2. 5~4cm,高2~3cm。壳外面无棕褐色茸毛,放射肋18~21条,肋上有颗粒状突起。

  3.魁蚶:长7~9cm,高6~8cm。壳外面放射肋42~48条。

  【药材显微鉴定】磨片可见层纹宽5~10μm,两纹相隔10~30μm,交错纹粗5~50μm,分又交互排列。

  【生境分布】生活于浅海泥沙底滩中,尤其喜在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沿海各地。

  【采集加工】秋、冬至次春捕捞,洗净,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

  【饮片炮制

  1.瓦楞子:洗净,干燥,碾碎。

  2.煅瓦楞子:取净瓦楞子,照明煅法煅至酥脆。

  【性能功用】咸,平。归肺经胃经肝经。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顽痰积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癥瘕痞块,胃痛泛酸。内服:9~15g,水煎服。本品宜先煎。

  【附注】置干燥处贮藏。


最近更新时间:2015-07-05

相关文章

飞天蠄蟧飞天蠄蟧

高良姜的鉴别方法  高良姜的药材性状鉴定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高良姜的药材显微鉴定表皮细...[详细] 马钱子的鉴别方法  马钱子的药材性状鉴定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角质状,子叶心形,马钱子的药材显微鉴定多碎断,木化,胚乳细胞多角形...[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正规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如果有错误之处,也恳请批评指正。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

中药 | 网站地图 | 中药材名称大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 www.zhongy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