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中药美容 > 黄连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oides C. Y. Cheng的根茎。黄连多系栽培,主产于我国中部及南部各地,四川、云南产量较大。秋季采挖。生用或清炒、姜炙、酒炙、吴茱萸水炒用。
【美容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美容方法】
1.用于痈肿疮毒、湿疮、黄水疮、粉刺 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治湿热引起的痈、疖、湿疹、湿疮及额面红斑类疾病,伴有口干口苦,心烦失眠,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者,常配黄芩、栀子等同用,以清热泻火解毒,如黄连解毒汤。现代用10%的黄连液离子透入法,可使红肿热痛迅速明显减轻,并促进愈合。治粉刺,常与枇杷叶、桑白皮、黄芩、黄柏等同用,如枇杷清肺饮;其和柿树根提取物制成的粉刺露,对感染性粉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黄连外用有收敛止痒之效,可制成黄连软膏,外用研末调敷或摊纱布上贴敷,用于炎症性、化脓性皮肤病,如脓疱疮、湿疹、黄水疮、疔疮、丹毒等。
2.用于口疮口臭 本品泻火解毒,尤善清心胃实火。治心脾积热,症见唇齿干燥,口臭心烦、溺赤等,多配升麻、生地、丹皮等同用,如清胃散;亦可用黄连煎酒,时含呷之。治口舌生疮,可配青黛、人中黄研末外掺。
3.用于唇风、茧唇、唇肿本品功善燥湿清热、泻火解毒,治唇风、唇肿属脾经湿热者,配伍黄柏、白鲜皮、僵蚕、白芷、防风等燥湿、祛风之品,共研粗渣,水煎去渣,再熬浓汁,搽之。
【用法用量】煎服,2~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脾胃,故凡脾胃虚弱者均不宜服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按语】本品苦寒清热,燥湿泻火,善泻心火与清胃火。凡心火亢盛、胃火炽盛诸证,均视为要药。本品善清中焦湿热,主治湿热中阻,脘腹痞满;其归入大肠,善清大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要药。且能凉血泻火,为热盛血热出血所常用。
本品为损容性疾病多用。无论内服、外用,凡属湿热或热毒所致的疮痈、湿疮、粉刺,以及口疮口臭等,皆可选用。尤其对于急性皮肤炎症或皮肤化脓性感染,黄连用之,既清热泻火解毒,又能从深层次洁肤护肤。
【配方】
(1)面生疱疮方:黄连、牡蛎各二两,二物捣筛,和水作泥,治面生疱疮,封疮上,浓汁粉之,神验。(《肘后备急方》)
(2)黄连散:黄连十五两,木兰皮十两,大猪肚一个(去筋膜)。上二味为末,纳猪肚中,缝合口,入五斗米甑内,蒸令熟,取出细切,晒干,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8g),空心、临卧温水调下。治面皯疱。(《圣济总录》)
(3)黄连皮炎膏:黄连、黄芩,制成外用膏。治疗各类皮炎患者,如干性湿疹、过敏性皮炎、银屑病、粉刺、皮肤皲裂、神经性皮炎等,外搽黄连皮炎膏,有较好效果。
(1)《珍珠囊》:“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2)《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
【现代研究】本品含小檗碱(黄连素)、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其中黄连素占5%~8%。本品为广谱抗菌药物,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阿米巴原虫、滴虫、流感病毒及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又有降压、利胆、解热、抗利尿等作用。
最近更新时间:201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