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叶根| 粉萆薢| 乌蔹莓| 八角茴香| 穿破石| 五味子| 土鳖虫| 高良姜| 灯盏细辛| 蝉蜕| 穿山甲| 茺蔚子| 葛根| 小叶莲| 竹沥| 熊胆| 石韦| 茵陈| 片姜黄| 人参
共收录中药895
中药

草果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有面裹煨(《局方》)、火炮(《总微》)、“去壳炒”(《扁鹊》)等方法。明代有“炒存性”(《奇效》)、麝香制(《医学》)、面裹煨(《入门》)、焙制(《仁术》)和茴香制(《准绳》)等炮制方法。清代则有炒黄(《暑疫》)、醋煮(《尊生》)和姜制(《幼幼》)等法。

  【现代炮制方法

  1.草果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武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并鼓起,取出稍凉,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2.姜草果:取净草果仁,加姜汁拌匀,稍闷,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用时捣碎。草果仁每100千克,用生姜10千克。

  【饮片性状】草果仁呈不规则多角形颗粒状,长3~6毫米。表面棕褐色,偶附有灰白色或淡黄色膜状假种皮,质硬,胚乳灰白色。有浓郁香气,味辛辣微苦。姜草果仁颗粒饱满,色泽加深,略有焦斑,气香,味辛辣。

  【质量标准】草果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8.0%,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4%(毫升/克)。草果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 (毫升/克)。姜草果挥发油不得少于0.7%(毫升/克)。

  【炮制目的】本品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具有燥湿温中,祛痰截疟的功能。

  草果仁辛温燥烈,燥湿散寒作用较强,长于祛痰截疟,散邪外出,常用于疟疾,瘟疫初起,亦可用于寒湿困脾。姜制后燥烈之性缓和,以温中止呕力胜,用于寒湿阻滞脾’胃,脘腹胀满,反胃呕吐,亦用于疟疾。

  【临床应用

  (1)草果仁

  ①疟疾:常与常山、姜厚朴槟榔青皮等配伍,用于疟疾数发不止,体壮痰湿偏盛,舌苔白腻,有祛痰截疟的作用,如七宝饮(《伤寒保命集》)。若疟疾热多寒少,口苦嗌干,小便赤涩,可与青皮、姜厚朴、柴胡黄芩半夏等同用,有燥湿化痰,泄热清脾之功。若疟疾久发不愈,憎寒少热,食少便溏者,可配伍制附子共研细末,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能温阳散寒,截疟,治疟疾寒重热轻者。

  ②瘟疫初起:常与厚朴、槟榔、黄芩、知母等同用,能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治瘟疫初起,憎寒壮热,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红苔垢腻如积粉,如达原饮(《瘟疫论》)。

  (2)姜草果仁

  ①脘腹胀痛:可与丁香高良姜、青皮、厚朴等同用,能增强温中化湿,调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胃脘胀痛。

  ②呕吐食少:多用于寒湿内积,阻滞气机,胃失和降,呕吐恶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常与苍术、姜厚朴、高良姜、陈皮等同用,能温中调气,化湿和胃,胃气和则呕自止,寒湿除则运化复常。

  【现代研究】草果含挥发油、无机元素等。炮制对无机元素含量及药理作用均有一定影响。

  草果炮制后水煎液中Pb元素含量有所下降,炒草果比姜炙草果更明显。Zn、Cu、Ni等元素的含量均增加,其中以姜炙草果最高,炒草果次之Ⅲ。

  对草果不同部位的生品、炮制品中挥发油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草果仁>姜炙草果仁>清炒草果,草果>姜炙草果;而生品与炮制品间折光率、比旋度、比重变化不大;同时,薄层分析也显示其化学组分基本无变化,说明草果经炮制后,降低了挥发油含量,用以缓和辛散之性是有一定道理的。

  生草果、炒草果、姜制草果均可拮抗Adr引起的兔回肠运动抑制和Ach引起的回肠痉挛,其中以姜草果的作用较佳。三种草果均可拮抗由HAC(腹腔注射)引起的小鼠腹痛,且以姜草果效果最佳。

  【

  1、近代的炮制方法还有炒制、砂烫、盐制、煨制等。

  2、文献摘录“面裹,煻火煨熟,去皮研用”(《得配》)。

  【总结】草果古代炮制方法较少,以煨法应用普遍,在古方中,除生用外亦以煨用较常见。炒法、煨法和姜制为近代沿用。姜制为《中国药典》规定的炮制方法,临床最常用。

  草果气猛燥烈,燥湿散寒之力甚强。但因气浊,故临床多用姜制品,既可矫正不良气味,又可增强温中止呕的作用,所以作为常规给药。


最近更新时间:2018-08-03

中药炮制推荐文章

乌蔹莓乌蔹莓

秦艽炮制方法与标准   秦艽炮制方法在古代有童便制、炙制、酒制等炮制法,现代炮制方法有生用、炒焦等炮制法。秦艽炮制标准为水分不得过9.0%,总灰分...[详细] 稀莶草炮制方法与标准  稀莶草炮制方法在古代有蜜酒蒸制法、九蒸九曝法等炮制法,现代炮制方法有生用、酒浸法、蜜蒸法等炮制法。稀莶草炮制标准按干燥品...[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正规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如果有错误之处,也恳请批评指正。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

中药 | 网站地图 | 中药材名称大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Copyright © 2016 www.zhongy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