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藕节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 fera Gaertn.的干燥根茎节部。秋、冬二季采挖根茎(藕),切取节部,洗净,晒干,除去须根。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有烧存性,为灰(《济生方》)。后世一直沿用,如清代有“烧灰存性,为末”(《串雅内》)。
【现代炮制方法】
1、藕节:取原药材,除去节二端的藕梢,洗净,取出。干燥,擦去残留毛须,筛去灰屑。
2、藕节炭:取净藕节置炒药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外面呈焦黑色,内部呈黄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干燥。
【饮片性状】藕节为短圆柱形,中部稍膨大,长1~2cm,直径1.5~2.5cm,表面灰黄棕色至黯棕色,有残存的须根及须根痕,断面灰黄色至灰淡棕色,中央有一小孔,其周围有7~9个较大的小孔,质硬,气微,味微甘涩。藕节炭形如藕节,表面呈焦黑色,内部黄褐色,质坚脆,具焦香气,味苦。
【质量标准】藕节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0%。藕节炭水分不得过10.0%,浸出物不得少于20.0%。
【炮制目的】藕节味甘、涩,性平。归肝经、肺经、肾经。具止血消瘀作用。
生用凉血止血化瘀,多用于猝暴出血。藕节炭涩性增强,收敛止血,多用于慢性出血。
【应用选择】
1、生用
(1)猝暴吐血:常与荷叶顶(即荷蒂)同用,能增强凉血散瘀作用,可用于邪热伤胃,络脉受损,突然出血,如双荷散(《圣惠方》)。
(2)咳血、衄血:常与阿胶(蛤粉炒)、侧柏叶、茅根等同用,能增强清热凉血作用,可用于内损瘀血,上呕吐衄,咳血,胸膈疼痛者,如疏血丸(《金鉴》)。
(3)热性出血证:常与丹皮、侧柏叶、黄芩等同用,能增强清热凉血作用,可用于热邪壅盛所致的吐血、咯血、衄血,如八宝治红丹(《处方集》)。
2、制用(藕节炭)
(1)吐血不止:常与棕榈炭、赭石、参三七等同用,具收敛止血作用,可用于胃络受伤,吐血时作时止,反复不愈。
(2)咳血反复不止:常与仙鹤草、侧柏叶、白及、阿胶等同用,具收敛止血作用,可用于肺虚络脉受损,咳血时作,反复不愈。
(3)崩中下血:常与大黄、蒲黄等同用,能增强凉血散瘀作用,可用于崩中下血不止,如十灰丸(《济生方》)。
(4)便血:常与地榆、槐花等同用,真收敛止血作用,可用于邪热蕴结大肠,络脉损伤,时时便血。
【现代研究】藕节中含有鞣质、天门冬酰胺等成分。现代研究表明,不同炮制方法炮制成的藕节炭(炒轻炭、炒中炭、炒重炭、焖煅炭)中鞣质及钙的含量相对增加,止血作用加强,从而说明中医传统经验认为藕节炒炭可增强收敛止血作用似与其鞣质和钙的含量有关,有实验结果亦说明,藕节以炒重炭入药用为佳。藕节炭的炮制工艺,各地不一,通过对杭州、辽宁、贵阳、济南、潍坊等五省市的市售藕节炭中水浸出物、鞣质含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各地“炒炭存性”的程度掌握有别,各样品的斑点大小、颜色深浅不同;水浸出物含量,辽宁的最高,为38.3%;贵阳的最低,为22.7%;鞣质含量,贵阳的最高,为6.4%;潍坊的最低,为2.3%,其高的与低的相差两倍多。为了保证藕节炭的临床疗效,作者认为,其水溶性浸出物不应少于30%,鞣质含量不应少于3.4%。
有实验研究表明,藕节中鞣质的含量,生品为7.71%,而炭药为3.50%;降低了一半多。但炭药的凝血作用,P<;0. 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复钙试验结果,炭药P<;0.05。由此可知,藕节制炭后,鞣质含量虽然下降,但其止血效果优于生藕节,中医临床上将藕节制炭入药用于止血是有道理的。还有相似的报道支持上述研究结论。
【总结】藕节载于《药性论》,“捣汁”用之。宋代始有烧灰存性。此后生品和炭两种炮制品一直沿用至今。《中国药典》2010年版亦将生藕节和藕节炭列为法定炮制品。
最近更新时间:201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