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刺血疗法治疗哪些病
请问刺血疗法治疗哪些病?刺血疗法真的有效吗?需要注意事项,谁能详细的解答下。
春秋时代名医扁鹊遇到虢太子“尸厥”,就令弟子子阳在太子百会穴上刺血治疗,而使太子苏醒。当时不仅震惊世人,之后千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据《新唐书》记载,唐高宗李治患“头眩不能视”,令侍医张文仲、秦鸣鹤为其刺血,“医一再刺,帝曰:吾目明矣!”由此可见,古老的刺血疗法真可谓神奇快捷,令人称绝!所谓“刺血疗法”,也称为“刺络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启脉”“刺络”。它是用锋利的针具刺人络脉(身体浅表的静脉血管),使之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着重调节人体血液循环,平衡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祛病健身,延缓衰老的目的。这是一种整体治疗手段。因为刺血疗法具有急救开窍,泻热解毒,消肿止痛,化瘀消症,镇静安神,续筋接骨等多种功效,古今临床常用来治疑难怪病,往往是立起沉疴,顿消痼疾,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在临床上如何正确应用刺血疗法呢?首先必须掌握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才能保证和提高治疗效果。刺血疗法的适应证很广,在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科等各科中有一百多种疾病均可治疗。凡属中医辨证为实证、急证、热证、痛证者均可用之。例如昏迷,休克,中暑,中毒等急证;头痛,胁痛,胃痛,腹痛,腰痛,关节疼痛等痛证;发热,气管炎,肺炎,急性乳腺炎,阑尾炎,急性淋巴管炎,胆囊炎等炎症、热证。禁忌证为:
(1)患有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
(2)危重烈性传染病人和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
(3)体质虚弱,贫血严重及低血压者,过饥过饱,疲劳,醉酒,大汗,精神高度紧张者;
(4)孕妇,产后,习惯性流产者。月经期间最好也不宜刺;
(5)外伤有大出血者,血管瘤患者,重度下肢静脉曲张者,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不能直接针刺患处。其次,应正确掌握操作技术。
选穴选穴正确与否是决定疗效好坏的关键之一。一方面与毫针取穴相同,即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理论辨证论治,遵循腧穴的近治,远治,特殊作用来选配穴。当更注意选取穴位处或穴位附近瘀阻明显的血络,“离穴不离经”。
消毒要高压消毒针具,刺血部位按皮肤消毒常规处理。
进针手法多选三棱针,用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持针,中指在前控制进针的深浅度。进针角度一般为斜向进针,针尖朝上,针尾朝下,这样既不易针刺贯穿血管壁,发生血肿,又可使血液顺势自然流出。进针要求准确、熟练、深浅适度。如血络瘀阻不明显,术前可按捺活动,使血管充血,然后再刺。
拔罐待针刺出血自然停止后,再加拔火罐,拔出瘀血。这样可控制出血量,加强疗效,减轻伤口疼痛。出血量的多少根据病情而定,在30~100毫升时效果较好。一般新病较重,血热,实证者宜多一些,反之则少一点,如体虚者,数毫升即可。
临床应用点刺放血法在急救中的应用有独特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1)高热、中暑、溺水、煤气中毒、食物及药物中毒:用点刺法。高热,取十宣;中暑,取尺泽、委中,或点刺十宣穴,并在肘窝曲泽穴、腘窝委中穴拍打,待其血瘀后点刺;溺水,取人中、会阴;煤气中毒,取太阳;食物及药物中毒,取大椎。
(2)头痛、胃痛、胸痛、腰痛、胁痛、腹痛:以上属实证、热证者用点刺法。
头痛,取太阳、百会;胃痛,取足三里、膏肓;腰痛,取腰俞、委中;胸痛,取心俞、膻中;胁痛,可用双手指尖分别顺左右胸胁间推揉,由慢渐快,由轻渐重,肤红为度,然后寻找红点点刺出血;腹痛,取足三里、厉兑。
(3)痛经、崩漏、滞产、恶阻:以上属实证、热证者用点刺法。痛经,取太冲、大敦;崩漏,取足三里、隐白;滞产,取三阴交、至阴;恶阻,取三阴交、行间;乳少,取中冲、足三里。
(4)小儿发热、急慢惊风、脐风、吐泻:用点刺法。小儿发热,取商阳、关冲,或点刺手十井穴;急惊风、脐风,取人中、十宣、涌泉;慢惊风,取行间、足三里;吐泻,取商阳、公孙。
(5)目痛、耳鸣、耳聋、鼻衄、牙痛、咽喉肿痛:以上属实证、热证者用点刺法。目痛取太阳、攒竹、太冲;耳鸣、耳聋,取中渚、侠溪;鼻衄,取迎香、印堂、二间;牙痛,取颊车、内庭;咽喉肿痛,取少商、内庭。均可取耳尖、屏尖、轮1~轮6,速刺放血。
需要注意事项:
(1)刺血治疗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及紧张情绪,使病人能配合治疗;
(2)操作时要熟悉解剖部位,避开动脉血管;
(3)严格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4)施术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以便及时处理,避免意外发生;
(5)如出现晕针,应立即停针止血,让病人平卧休息,适当饮温开水,必要时可用毫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
(6)若局部出现血肿,可用手指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出。如果仍不消退,可用热敷促使消散;
(7)有些患者刺血后症状反而暂时加重,一般在3~4天后逐渐缓解消失。有些患者出现倦怠无力,头晕,口渴等现象,可嘱病人多食高营养食品,让其休息睡足,3~4天后即可恢复正常。